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亳州市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缓解城市缺水内涝问题

水资源紧张一直是制约我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 “缺水喊渴”和“暴雨内涝”两大问题在该市并存。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会议上指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所谓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的城市建设新理念。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防治城市内涝,增加水资源可用量,解决 “缺水、内涝、水脏”等难题,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意义重大。

省住建厅印发《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来,该市积极科学有序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省级下达的海绵城市建设任务。2017年该市已编制完成《亳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进一步推进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2020年3月市政府制定《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挥、调度和协调。按照要求所有项目设计方案阶段均进行海绵城市专项篇章设计,严格落实。至2019年底中心城区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项目33个,完成建设面积12.24平方公里,以黑臭水体整治、公园建设、住宅小区和道路建设为主,正在实施的项目有63个,建设面积5.45平方公里。预计2020年底新增2平方公里,共完成14.24平方公里,实现市区建成区2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雨水径流面源污染问题,并且一定程度消减城市热岛效应、净化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的作用。主要做法如下:

(一)规划引领,谋定后动。

2016年该市编制《亳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结合实际,设定该市各地块的雨水径流等控制指标及相应的建设措施要求,经规委会研究通过,及市政府批复后全面实施。在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设计方案审批阶段和项目节水型审查阶段,均要求各建设单位在设计时对海绵城市建设内容进行专项篇章设计,确定后自然资源规划、住建、城管等部门各司其职,保障项目落实海绵城市设计专篇内容。

(二)全面发力,系统推进。

在城市建设中,对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和商业住宅开发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全面发力系统推进,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任务。重点突出三个着力点。一是以城市水环境治理为着力点。城市水系是城市雨水流通的主要脉络,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水系公园建设、河道治理等项目建设中融入海绵因素,通过河道疏通、建设雨水花园、旱塘、植草沟、生态驳岸等措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达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城市水源。如陵西湖公园项目、龙凤新河公园等项目。二是以城市路网建设为着力点。城市路网是雨水径流的主要途经,在城市路网建设中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化带、人行道透水铺装、下沉式树池等措施,充分消减雨水径流,起到海绵城市建设功能。如人民路西段与汤王大道北段及2、3地块路网等。三是以城市住宅小区建设为着力点。城市住宅小区是该市城市用地的核心内容。在新建、改造住宅小区中,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生态车位、雨水再利用设施等,有效恢复城市海绵功能。如绿城玫瑰园、万达玲珑湾、刘园新村改造等项目。

(三)健全制度,久久为功。

市政府制定《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长效议事协调机制。并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养护。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住建、城管、水利等部门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养等环节加强全过程监管。目前市中心城区已基本实现所有新建改建项目,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长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匠人海绵 » 亳州市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缓解城市缺水内涝问题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匠人海绵-海绵城市行业人员汇聚之家!